电信监管是形同虚设还是无为而治
每年的高校新生入学前夕,是电信运营商集中优势资源,对同一用户群体进行大规模营销的集中体现时期,特别是中国电信近两年的加入,使得每年一度的校园营销战更加硝烟弥漫,表面看是校园用户群体的争夺,实际上已经成为三家电信运营商在一个特殊阶段,展现自己市场营销水平和能力的表演舞台,也正是这个针锋相对性极强的校园营销市场,凸凹了电信监管的形同虚设。
无论前几日被曝光的强势电信运营商的校园营销方案似真似假,在校园营销活动中的非正常竞争早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问题的实质不过是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涉及的各种校园营销费用也呈现多与少的金额,在表面一派各扫门前雪的网点式营销活动背后,实实在在的充满了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的较量。其实在校园用户资源的争夺中,获得校方支持程度的大小,也不仅仅看新生入学的这一个时间段,与校方的日常关系维系,已经贯穿到全年的始终,在一切的电信运营商与校方的关系总和中,营销费用无疑是敲开市场的润滑剂,所有的不可能在无坚不摧的营销费用面前,都变得无足轻重,迎刃而解了,这也是强势电信运营商在校园营销战中屡战屡胜的根源。
按照市场的本来需求,校园市场的竞争应该体现在各家电信运营商运用自己差异化的通信产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各种综合性的特色服务。无论是电信运营商从长期的培养忠诚的用户群体,开始持续的品牌灌输,还是短期的提升自己的用户规模,庞大的校园用户群体都是电信运营商割舍不掉的重要用户资源。既然无法回避,电信运营商在缺乏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必然像脱缰的野马,无所顾忌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优势资源,进行掠夺式的营销活动,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强势电信运营商运用自己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对校方越满足越大的胃口进行毫无节制的诱惑,从而达到自己独霸校园市场的目的,而弱势电信运营商虽然也不甘示弱,但终归还是难以按照市场规律来施展自己的服务,或者在校方碍于各种关系的平衡下,分得一杯残羹剩渣。在某些地区,弱势电信运营商的校园营销活动,最终只能沦落为陪衬。弱势电信运营商更是碍于校园市场份额的考核,在明知不可为的较量中,进行飞蛾扑火式的自杀式营销,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投入和收获的校园用户根本不成正比。
其实不仅是在校园市场的营销活动中,在其它集团用户的日常开发中,电信运营商运用各种综合手段,来进行非常态的竞争早已经司空见惯,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日常竞争也可以用昏天暗地来形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都已经是电信运营商的家常便饭,各种极端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更是屡屡被披露,除了引起更多用户对电信运营商的误解,很少看到电信运营商的监管部门,对发生的恶性竞争事件进行处理的意见或者结果,基本上是电信运营商的不良行为被揭露之后,大家议论纷纷之后就泥牛入海,不见踪迹,这只能说明电信监管部门的形同虚设。从邮电部到信息产业部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运营商的监管部门一直以原邮电系为主,甚至在各省级的邮电管理局到通信管理局,三大电信运营商与电信监管部门的关系始终是千丝万缕,或者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现有的人员关系隶属上也与电信监管部门同出一体,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员关系,让电信监管部门履行自己的电信监管责任,处理方式和结果可想而知,这种形同虚设的电信监管体制,也间接地助长了电信运营之间屡教不改的恶性竞争,始终游离于正常的法规之外。
目前来看,电信监管部门虽然有反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作为处理电信运营之间日常事件的行为依据,但更需要能够执行正常政策的电信监管人员,勇于负责和承担责任,而不是坐山观虎斗,对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无动于衷。对越来越多的被暴露出来的校园营销活动中出现的恶性竞争,甚至是商业贿赂,迫切需要各级电信监管部门显示自己的监管职能,尽最大化的把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限制在正确的轨道内,还市场竞争一个以差异化服务为主的人间正道。只是,不知道电信监管的无为而治还要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