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
搜索
2011-01-19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1月19日电 今日,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年增长率78.6%。        报告认为,网页的规模反映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程度。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0年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年增长率78.6%。        从详细情况来看,2010年动态网页增长幅度高于静态网页,静态与动态网页的比例已经从1.3:1降低为1.14:1。与此同时,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达到31414个,年增长率达到202%。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阅读全文
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基础资源概述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预计IANA在2011年2月将IPv4地址资源最终分发完毕,IPv4向IPv6全面转换更加紧迫。        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网站数量下降为191万个,.CN下网站为113万个,占网站整体的59.5%。网站数量的下降与国家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有关,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虽然网站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网页数和网页字节等互联网资源数在大幅度增长。        2010年,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98,956.82Mbps,年增长26.9%。 表 3  2009.12-2010.12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二、IP地址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预计IANA在2011年2月将IPv4地址资源最终分发完毕,IPv4向IPv6全面转换更加紧迫。IPv6将原来的32位地址转换到128位地址,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解决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目前有一些系统和设备厂商开始支持IPv6,但从IPv4尽快转换到IPv6,还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等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能够顺利地从IPv4过渡到IPv6地址。        三、域名        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为50.2%。 表 4  中国分类域名数        目前CN域名中,.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仍然最高,占到CN域名总数的60.5%,其次是.COM.CN域名,为31.2%。 表 5  中国分类CN域名数        四、网站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减少到191万个,年降幅41%。网站数量的下降与国家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有关,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虽然网站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网页数和网页字节等互联网资源数在大幅度增长。 图 15  2006.12-2010.12中国网站规模变化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        五、网页        网页的规模反映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程度。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0年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年增长率78.6%。 图 16  2003-2009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从下表的详细网页情况来看,2010年动态网页增长幅度高于静态网页,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已经从1.3:1降低为1.14:1。与此同时,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达到31,414个,年增长率达到202%。 表 6  中国网页数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2010年底达到1,098,956.82Mbps,年增长率为26.8%。 图 17  2006.12-2010.12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 表 7  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七、网络速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IDC方式模拟测试互联网连接速度。        具体测试方式是:选取中国前20家主流互联网网站作为目标网站,以对这些网站的测试情况代表中国整体互联网速度情况。在31个省市均选取出样本点,将全天分成24小时,每个小时测试一次,通过机器模拟访问20个目标互联网网站,得到平均连接速度。        虽然我国有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但是全国平均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 KB/s)。各省中河南、湖南和河北的平均连接速度排名前三,分别为131.2 KB/s,128.2 KB/s和124.5 KB/s。        仅通过IDC方式进行测试,有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网民使用体验。以后CNNIC将陆续加入Lastmile测试数据,以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网民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情况。 表 8  分省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速度        数据来源:比对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与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之后,再利用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的数据进行校验,得出上述数据。        八、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        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根基,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整体互联网的发展质量。我们从四个维度衡量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每千网民IP地址数、每千网民域名数、每千网民网站数、每千网民国际出口带宽数。        基础资源指数计算方法        该指数以CNNIC每年两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测算。从2005年底开始,CNNIC对域名的统计从原来的单纯.CN域名扩展到全部域名类别,本报告对数据基期的设定从2005年开始。考虑到数据稳定性的需要,本报告选取2005年底——2007年中两年四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基期数据。        指数权重计算:采用专家赋权的方式,共有来自政府代表、业界代表、互联网技术专家、统计学专家等14位专家参与打分,计算结果如下: 表 9 指标权重分配        各基础指标的指数值=本期网民人均拥有量/基期网民人均拥有量*100        基础资源指数=0.30048×IP地址指数+0.2435×域名指数+0.2727×网站指数+0.1833×国际出口带宽指数        基础资源指数计算结果 表 10 2005-2010中国主要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 表 11 2005-2010主要互联网基础资源数及指数基期数 表 12 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和分项指数        从2005年到2009年,四种基础资源都在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同期网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网民规模的快速膨胀,甚至稀释了基础资源的增量,使IP地址、域名等基础资源的千人平均拥有量不增反降。        从IP地址指数看,从2007年至今,人均IP地址拥有量逐年下降。IP地址是互联网最为基础的资源,没有IP地址,就无法接入互联网,因而,IP地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未来IP地址指数持续走低,可能制约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7年到2010年,国际出口带宽指数持续稳步增长,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带宽资源的快速发展,而带宽资源的增长,为中国网民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体验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速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基础资源指数趋势分析        2007年底——2008年底,基础资源的四个构成要素中,虽然IP地址指数持续下降,但是由于国际出口带宽指数和网站指数保持稳定增长之势,而域名指数保持高位平稳,这带动了整体基础资源指数稳定增长。2009年以后,域名指数、网站指数都呈下降之势,国际出口带宽指数的平稳增长难以扭转其他三个指标形成的下降大势。2010年,域名和网站指数迅速下降,同时IP地址资源即将耗尽,基础资源指数明显下滑。        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条件,要保证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资源不会制约整体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保障域名基础资源的稳步回升,提升国家域名的保有数量;推动Ipv6地址资源快速应用,扭转人均域名拥有量的持续下滑局面;优化国际出口带宽环境和宽带速度,推进中国互联网从宽带互联网向高速互联网转型;保持域名资源和网站资源的稳步增长。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手机网民规模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2010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10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对比2009年的手机网民发展速度,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手机网民增长趋缓。新增手机网民的来源主要是两块,一个是存量手机用户,一个是新增手机用户,而2010年这两块都没有为手机网民新增提供很好的支撑,进而导致手机网民增速减缓:        一、存量手机用户中潜在手机网民不足。存量手机用户在2009年的手机网民爆发之后潜在手机网民大幅缩减,不足以支撑2010年手机网民的高速增长。2009年是3G元年,虽然在3G用户发展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运营商的大力推广,“手机上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受这一刺激,2009年全年手机网民净增超过1亿户。这一次用户激增,将存量手机用户中的很多潜在手机网民都发展为了实际手机网民,导致存量手机用户中潜在手机网民大幅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又没有新的更大的刺激因素,因此手机网民增长减缓。        二、手机用户新增乏力。2010年实际手机用户新增量也出现了下滑,无法支撑手机网民快速增长。2010年初手机用户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规模,达到7.5亿户,也开始显现出增长疲态。尽管2010年手机用户也保持了超过1亿的净增,同时3G用户出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这些新增中,尤其是3G用户新增中,更多是用户转网换号的结果。某些运营商在统计中将3G上网卡用户、3G固话用户也计入3G用户,也造成了手机用户净增数据比实际手机用户偏高。总结来看,剔除一人多号、换号后旧卡未及时作废、统计口径误差等因素,我们认为实际手机用户在2010年也出现了新增乏力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手机网民增长的势头。 图 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网民规模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 图 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基础建设务实推进,移动互联网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信息化使用深度增强等,共同推动了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和普及率的稳步提升。        一、国家扩内需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推动了信息产品需求的释放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扩大内需的政策,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政府加大了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实现较快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释放,各阶层人群对信息产品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推动了信息产品消费量的稳步提升,使接触互联网的人群进一步扩大。        二、信息设施资源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        2010年,我国基础网络资源和国际带宽服务基础资源不断增长,城乡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091.1万户,达到12488.9万户。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815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此外,2010年三网融合和云计算分别启动试点,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加快,带动了互联网基础层面的转型升级。        三、移动互联网向纵深发展,社会化媒体渗透用户生活        201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加深发展态势,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成本继续降低,3G应用的用户体验逐步提升,开启了更多用户的移动网络生活。同时,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更为明显,而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第五媒体”,进一步促进了媒体的融合化和信息分享行为,推动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层次渗透。        “十一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跃居全球第一,宽带普及率接近100%,手机网民规模迅速发展,企业互联网应用更加深入,互联网建设引领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但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同时还存在地区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宽带速率相对滞后、网络安全诚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前,随着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互联网急需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从“扩量”向“提质”转变。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分省网民规模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超千万的省(市)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9个,较2009年增加3个。从互联网普及率上看,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差异依旧明显。        第一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福建、辽宁、江苏、新疆、山西、山东、海南、重庆、陕西十四个省或直辖市,较2009年增加4个。其中,北京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9.4%,上海和广东分别为64.5%和55.3%。        第二梯队: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青海、湖北、吉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六个省和直辖市,较2009年减少2个。        第三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集中在西南部各省和中部地区,包括宁夏、西藏、湖南、河南、广西、甘肃、四川、安徽、云南、江西、贵州十一个省或直辖市,较2009年减少2个。 图 4 2010年中国各省互联网发展状况        从发展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区网民规模增速较快,其中西藏、贵州、陕西、安徽网民数量年增幅最大,分别为52.7%,31.1%,30.2%和30.2%。由于京广沪的网民规模相对庞大,网民增长速度较低。 表 2  2010年分省网民规模及增速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网易科技讯 1月19日上午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在北京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一年时间增加7330万,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03亿。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 笔记本上网网民增速最快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发展,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速最大。《报告》显示,2010年,网民使用台式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占比分别为78.4%、66.2%和45.7%,与2009年相比,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手机和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分别增加5.4%和5%。 网络购物用户年增48.6% 成增长最快应用        《报告》称,当前,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呈现下滑势趋势,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45.8%和48.2%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与电子商务类应用规模和模式的快速增长,网络娱乐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报告》显示,2010年大部分娱乐类应用渗透率均已下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2%、2.4%和0.4%,用户规模增幅相对较小。 九成中小企业已接入互联网        《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其中电子邮件以21.3%的比例成为“最普遍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熊立)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2010年中国网站数减少132万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网易科技讯 1月19日消息,CNNIC公布的第27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由于政府对互联网领域的治理,中国的网站数和域名数在2010年出现了大幅减少。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降至866万,其中.cn域名为435万。网站数量下降为191万个,相比2009年的323万,减少了132万个,年降幅达41%;        报告指出,网站数量的下降,与政府对于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有关。报告还称,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        在CNNIC报告的定义中,中国的网站数是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和境外接入)。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网易科技讯 1月19日消息,CNNIC公布的第27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总数已突破3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重提升至66.2%。        报告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手机网民数增长了6930万人,总数达3.03亿。在整体网民中的比例也从60.8%提升至66.2%。2010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对比2009年的手机网民发展速度,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手机网民增长趋缓。新增手机网民的来源主要是两块,一个是存量手机用户,一个是新增手机用户,而2010年这两块都没有为手机网民新增提供很好的支撑,进而导致手机网民增速减缓:        一、存量手机用户中潜在手机网民不足。存量手机用户在2009年的手机网民爆发之后潜在手机网民大幅缩减,不足以支撑2010年手机网民的高速增长。2009年是3G元年,虽然在3G用户发展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运营商的大力推广,“手机上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受这一刺激,2009年全年手机网民净增超过1亿户。这一次用户激增,将存量手机用户中的很多潜在手机网民都发展为了实际手机网民,导致存量手机用户中潜在手机网民大幅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又没有新的更大的刺激因素,因此手机网民增长减缓。        二、手机用户新增乏力。2010年实际手机用户新增量也出现了下滑,无法支撑手机网民快速增长。2010年初手机用户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规模,达到7.5亿户,也开始显现出增长疲态。尽管2010年手机用户也保持了超过1亿的净增,同时3G用户出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这些新增中,尤其是3G用户新增中,更多是用户转网换号的结果。某些运营商在统计中将3G上网卡用户、3G固话用户也计入3G用户,也造成了手机用户净增数据比实际手机用户偏高。        总结来看,剔除一人多号、换号后旧卡未及时作废、统计口径误差等因素,由于实际手机用户在2010年也出现了新增乏力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手机网民增长的势头。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CNNIC第27次互联网报告:互联网安全环境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第六章 互联网安全环境 一、个人互联网使用安全状况         2010年,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政府积极推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网络信任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的监管力度和对钓鱼网站、非法网站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和清查力度,尤其加大对手机移动媒体和技术服务网站的主动监管,完善域名注册信息的备案工作。        随着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集中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基础网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较2009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人数也从2.17亿减少为2.09亿人,减少了近800万人。        与此同时,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较2009年降低9.7个百分点。遇到过账号密码被盗的人数从2009年的1.21亿降低到9969万,减少了2000余万。          自2009年末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大规模的不良网站进行了清理。CNNIC也进行了域名注册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10年共受理钓鱼网站举报23455个,处理钓鱼网站22573个;处理并记录涉黄域名6168个;添加涉黄域名黑名单86批次,共计3551个;通知注册服务机构删除涉黄链接以及对域名进行实名认证82批次。截至2010年12月31日,CN域名实名比率[ 域名实名率 = (实名验证的域名数量+海外用户电子邮件确认的域名数量) ÷(域名保有量-未实名被暂停解析的域名数量)]已经达到97.2%,CN域名新注册实名比率达到100%,CN域名下不良应用举报比例逐步下降。随着国家域名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大大增强。 二、中小企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状况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水平较高。安装杀毒软件是中小企业互联网安全保护最主要的措施,在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有91.7%的中小企业安装了杀毒软件;有76.5%的中小企业加装防火墙;仅5.4%中小企业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网站的可信认证积极性却不高。目前国内“钓鱼网站”泛滥,亟需通过一个权威的网站认证体系来规范和树立业内标准。但目前国内网站和企业的诚信认证市场比较混乱,在企业中和网民中都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品牌,造成了企业不愿进行网站可信认证的现状。但为了提升整个互联网的安全和诚信水平,必须要加强网站身份的管理,提高企业和网民对于身份认证的认识。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CNNIC第27次互联网报告:中小企业应用状况 2011-01-1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基础(一)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有92.7%的中国中小企业的接入了互联网,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通过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可以看出,规模较小企业中互联网接入比例相对较低,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互联网的接入比例已经接近100%。        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国家政策推动。国家和政府对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以及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举措,对于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大幅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另一方面从政策上保障了中小企业能够很便捷地享受互联网服务。        2、市场机会牵引。随着个人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快速提升,以及商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不断提升,互联网中市场机会不断增加。这些不断增加的市场机会,也牵引着中国中小企业纷纷加快对互联网的利用。        (二)中小企业建立网站及网店情况        企业网站及企业网店(网上商铺)是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深度应用的体现,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中国中小企业企业建站[ 这里的企业建站是指网站或网店,包括企业自己建立的独立企业网站,或者是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的网上商铺。](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比例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截至2010年12月达到了43%,其中27.8%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独立企业网站。企业拥有网站或网店的比例和企业的规模有很强的相关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建站比例较低。        二、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情况        (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概况        可以看出,目前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中,普及比较广的还是客户服务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应用。但实际上,对于企业中超过99%的中小企业,如何获得客户、如何拓展市场才是关乎生存的最紧要需求。但目前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面的互联网应用水平还偏低,需要重点提升。        (二)中小企业网站情况        企业网站一般具有品牌营销、销售、客服等多种职能。从针对中小企业网站设计目的的调查可以看出,营销功能和品牌宣传功能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网站设计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销售功能、客户服务及客户管理功能相对较弱。可见,多数中小企业的互联网网站都希望具备了一定的营销功能。        但是,多数中小企业网站功能主要还是集中在展示上,互动功能、交易功能、后台统计功能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导致多数企业网站只是虚设,没有发挥作用。        从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将网站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领地。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网站平均一个月都难以更新一次,可见很多中小企业网站都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中小企业网站利用水平普遍偏低。        根据各中小企业对于其企业网站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网站对于很多企业仅仅是一个品牌形象展示的工具,而还没有成为其电子商务的工具。曾有建设独立网站行为的中小企业中,认为网站为自己带来了流量和订单的企业仅仅占到18%。        (三)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        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最主要的应用,综合起来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相关的互联网应用的利用率达到了42.1%。        其中,电子邮件营销方式是中小企业最普遍采用的互联网营销方式,21.3%的中小企业曾经采用过电子邮件营销。电子邮件营销具有成本低、到达率高等优点,但具有容易引起受众反感等缺点。不过,将电子邮件营销与CRM系统结合,进行更加精准的促销信息推送仍然是很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因此,电子邮件营销未来还将是最为普及的网络营销方式之一。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和搜索营销(包括搜索关键字广告、搜索引擎优化等)是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中比较重要的两类互联网营销方式,也是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中投入较多的两个领域。        互联网品牌广告,是指在门户网站等站点中购买相应的广告资源(图片链、文字链、弹出框等),是互联网广告中最为传统的方式。目前,依然在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软文也是利用较广的一种互联网营销方式,包括企业自己员工利用论坛等手段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以及雇佣专门的“网络水军”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互联网舆论战。这种互联网营销方式,正在不断得到广告主的青睐,但未来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管制以及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        (四)互联网客户服务应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与客户沟通和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57.2%的中小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具体的互联网客户服务方式上,利用电子邮件接受客户咨询的最多,中小企业中50.2%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与用户沟通和联系的工具。电子邮件方式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包括人员成本低、软硬件投入低;但是劣势也很突出,互动性很差,用户无法及时获得反馈。        此外,即时通信软件正在成为企业互联网客服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即时通信软件具有很好的互动性,用户可以及时获得帮助和反馈;但相对的,成本较电子邮件方式要高,包括要专人负责实时解答等。        企业对于互联网客服方式的选择,跟企业对于互联网渠道的定位有关。将互联网作为主要营销和销售渠道的中小企业,未来将不断加大互联网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将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自有网站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在线服务。        (五)中小企业未来互联网应用倾向        总体来看,未尝试过互联网营销方式的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效果抱有很大疑问,同时也认为网络营销难度较大,因此尝试的积极性不高。而使用过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价值,倾向于保持甚至是增加网络营销方面的投入。        无网站及网店的中小企业中,66.4%仍然选择未来不建设网站或网店。        未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中,有76.6%未来不打算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营销或销售。        未利用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中,有72.3%未来不打算利用搜索营销。        相比较而言,使用过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相比较未使用过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未来的搜索营销使用倾向要更加积极。仅14.9%的搜索营销广告主未来计划减少在搜索营销方面的投入,超过85%的中小企业未来将保持现有投入或增加投入。可见,多数搜索营销广告主对于搜索营销的效果还是持肯定态度。          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相关支撑情况        (一)互联网相关人员及管理        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中,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没有配备互联网营销的相关内部管理机制。        48.3%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人员来接听电话或接受在线咨询;35.4%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有独立的网络营销团队;23.3%的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专门针对网络营销定制了独立的产品线。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支撑力度还不够,有40.7%的中小企业并没有针对网络营销做出任何相应的运营机制调整。        通过分析网站人员投入情况与网站效果的关系可以看出,投入水平与网站效果呈现很显著的正相关性,投入越大、效果越好。        然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网站的维护水平总体还是偏低。中小企业网站有专职团队负责的仅22.5%;多数中小企业网站仅有少数人员进行内容更新,而没有技术维护人员。        (二)互联网知识培训情况        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互联网知识培训的比例偏低。仅22.3%的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过去一年中进行过互联网相关知识培训。        在互联网知识相关培训采用的方式上,多数中小企业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内部员工知识分享,专业人员进行讲座的比例偏低。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阅读全文
赞助商广告链接
联系方式
  • 咨询服务热线:0571-87130088
  • 专业咨询顾问(林小姐)请与我联系!
  • 专业咨询顾问(林先生)请与我联系!
  •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保亿中心2-401C
网站备案信息快速查询
设为首页 | IDC网站导航 | 证书样本| 成功案例| 代理合作| 招聘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公司地址: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保亿中心2-401C 服务热线:0571-87130088  
本站法律顾问:浙江永大律师事务所 周旭光先生   后台登陆